做了心电图,为啥还要做心脏彩超?不是重复检查,而是查得不够全
很多人一听医生说“再做个心脏彩超看看”,下意识就皱眉:“不是刚做了心电图吗?还查啥?”这不是浪费时间和钱吗?这种想法非常常见,也非常容易误解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互相补充。
很多人一听医生说“再做个心脏彩超看看”,下意识就皱眉:“不是刚做了心电图吗?还查啥?”这不是浪费时间和钱吗?这种想法非常常见,也非常容易误解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互相补充。
“我才换完瓣,能不能吃点肉补补?” “家里炖了猪蹄、红烧肘子,我能不能吃?”
在人民日报举办的“心同守,爱共生——守护心脏瓣膜健康促进行动”活动现场,一名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家属走上舞台,分享了自己陪伴父亲一路求医的经历。
心脏彩超做完,医生说“没啥事”,你真的放心了吗?有没有可能,虽然检查没查出“毛病”,但其实还有潜在风险?或者反过来,检查结果正常,是否就真的可以安心?这4项指标真正常,才算得上心脏真的健康——问题是,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四项指的是什么。
2025年8月29日,欧洲心脏病学会(ESC)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(EACTS)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ESC 2025大会上,正式发布了《2025 ESC/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》。这是对2021年版指南的重要更新,旨在应对近年来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知识的指数
人工智能正在稳步改变医疗保健。聊天机器人现在可以帮助对症状进行分类,算法在发现扫描影像中的异常方面也越来越好。每一个新系统都会突破机器的极限。不过有一种工具在200多年里几乎没有改变:听诊器。这仍然是医生倾听患者心脏和肺部的第一件事。现在,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,
2025年9月9日,“ESC2025热点解读会——瓣膜专场”在线上成功举办。来自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和解读《2025年ESC/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》,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,分享了前沿洞见与实践经验。
王梅,55岁,是街口一家粉面馆的老板娘。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熬汤、和面、备菜,一直忙到深夜才能收摊。她常年泡在汤锅和蒸汽里,满身油烟味,最省事的吃饭方式就是随手舀一碗自己家的粉面,加上厚厚的汤底和重盐重油的调料,几乎三餐都这样打发。久而久之,她早已习惯了口味厚